第32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“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”,强调在covid-2019流行和灾害风险日益复杂的状况下,建立完善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,着力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,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治理能力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威胁。据统计,台风、洪灾、地震、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。大量事实表明,防灾减灾的意识不强,自救互救知识缺乏是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,现将一些有关地震发生时避灾自救知识供大家参考与学习。
1、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有房屋倒塌、触电和火灾、煤气泄露。
2、为了减少地震伤亡,最重要的是在平常学习防震知识,做好防震准备。
3、家庭防震包的基本物品应有:矿泉水、保鲜食品、半导体收音机、电池、电筒、急救用品。
4、为防震准备,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知道防震包存放的地点。以及煤气开关、供电闸盒的位置和关闭的方法。
5、在楼房里居住、工作、学习时,应熟悉附近的安全广场和避震的疏散路线。
6. 平时应熟悉住所周围的环境,地震时要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,如烟囱、断墙附近等。
7、家里的顶柜上或高架上不可放置过重的物品。
8、大地震一般在10-15秒后会发生房屋倒塌,因此要抓紧时间,行动果断,紧急避险。
9、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:承重墙的墙根、内墙角、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处。
10、避震时自我保护、防止伤害的措施有:镇静选好躲避处,蹲下或坐下,低头,头部尽量靠近墙面。
11、为避免异物伤害,避震时可以用枕头、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。
12、在户外遇到地震时,要及时躲避到街心广场或空旷的场地。
13、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,应听从老师指挥,及时躲避或在序疏散。
14、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,应原地不动迅速蹲下,用手保护自己的头部。
15、乘坐地铁时遇到地震,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,有序撤离。
16、在商场、书店遇到地震时,要及时躲避到附近的大柱子或不易倾倒的大件商品旁。
17、在影剧院遇到地震时,要马上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面、舞台脚下。
18、在体育场《馆》遇到地震时,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,向场地中央疏散。
19、如果在公共场所被挤进入群,自我保护的方法有:将双手交叉在自己的胸部,尽量用肩背部承受挤压。
20、骑自行车时遇到地震,要立即下年,在开阔地避震。
21、在建筑物内的停车场遇到地震时,要立即从车里出来,趴在车旁或两车之间避震。
22、在野外遇到地震时,应避开山脚、陡崖,以防滚石和滑坡,如遇山崩,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跑。
23、在海(湖)边遇到地震时,应迅速远离海(湖)岸,警惕地震引发的海(湖)啸。
24、驾车遇到地震时,应迅速躲开立交桥、陡崖、电线杆等,并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。
25、如果地震时遭到埋压,应保持的心理状态是:坚定生存的毅力,排除恐惧心理,相信能脱高险境。
26、被埋压时如果一时不能脱险,要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,推开压在身上的物体,使呼吸通畅。
27、如果废墟中烟尘弥漫,避免窒息的方法有:用毛巾或手帕等捂住口、鼻,如可能用湿毛巾。
28、在等待救援时,保存体力的方法有:没有听到教援的产音时,不大声呼救。
29、当无力呼救或外面的人听不到呼救时,可以用石块或铁具敲击金属管子或墙壁。
30、在废城中为了维持生命,等待救援,要想方设法寻找水和食物,必要时可以用自己的尿液应急。
31、在废城中应对余震的方法有:躲开悬挂物或可能倒塌的墙体,用砖石、木棍等加固身边的支撑物。
32、地震后如能自行脱险,下一步的安全措施有:立即关闭煤气开关和供电闸门,迅速离开危险的房屋。
33、地震后寻找被困者的方法有:通过喊话、敞击向被困者传递信息,注意听被困者的呼喊、呻吟或敲击声。
34、发现被困者后,应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,先确定被困者的位置,特别是头部的位置,再进行开挖抢救。
35、刨挖接近被困者时,应立即停止使用可能使被困者受伤的工具,可戴上防护手套用手刨挖和清理。
36、抢救幸存者时,要先使其头部暴露出来,并迅速清除口鼻内的灰土,防止窒息。
37、对于埋压时间教长的幸存者,要先喂适量含盐饮料,不可马上给予大量食物。
38、幸存者若长时间被困在黑暗的废墟中,抢救出来时,应将幸存者的眼睛蒙住,避免强烈光线刺激。
39、对可疑有骨折或脊柱受伤的人,抢救时不可强拉硬拖,要设法暴露全身,再整体搬运。
40、对抢救出来的受伤者,应首先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进行现场救护再送医院。
上一篇:
应对自然灾害——地震防范知识
2021/10/25 17:05:00
下一篇: